2.1政策上的支持
随着近年来3D打印的在全球的爆发式发展,3D打印早已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青睐的"香饽饽"。尽管《中国制造2025》是2015年提出的,但是中国打造工业制造强国的梦想早就有了。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一直不断有关于3D打印的利好政策出台,促进3D打印行业健康良好的发展。
Ø 2013年,科技部公布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以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制造领域2014年度备选项目征集指南》首次将3D打印产业纳入其中。
Ø 2014年3月,北京市科委公布《促进北京市增材制造(3D打印)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的工作意见》提出:设置3D打印科技重大专项,全方位支持3D打印全产业链技术创新,持续推动3D打印产业发展。
Ø 2015年2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了《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年》,3D打印行业迎来首个"国家级别"发展计划。
Ø 2015年3月"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政府报告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3项具体措施,形成了新常态下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思路,这3项具体措施均和3D打印密切相关。
Ø 2015年5月,上海成立了国内首家正式登记注册的增材制造行业协会,目前成员单位已近百家,协会集结了产业链上下游各方力量,联手推进3D打印技术自主创新、行业标准制定,并探索3D打印的新业态、新模式。
Ø 2015年5月,《中国制造2025》出台,不仅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更彰显出政府发展3D打印产业的决心。
Ø 2016年3月,我国发布了《增材制造重点专项2016年度申报指南》,文中围绕突破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的基础理论、核心元器件、关键工艺技术设置任务,2016年首批在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两个方向启动29个项目。
Ø 2016年4月,全国增材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成立全国增材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于推进增材制造标准化工作,促进增材制造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3D打印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前景
《中国制造2025》航空航天装备战略中提到,我国有巨大的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服务的市场空间。预计未来10年,全球将需要干线飞机1.2万架、支线飞机0.27万架、通用飞机1.83万架、直升机1.2万架,总价值约2万亿美元。目前3D打印增材制造在航空领域已经开展了很多试验和应用验证,国外媒体报道一些3D打印金属零件已经在空客A350应用。
同时,在《中国制造2025》中对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创新发展也做出了许多战略性规划,其中3D打印增材制造技术可涉足到的关键技术有:
(1)大型轻量化整体及高强金属结构制造技术
以机身壁板、机翼壁板以及起落架、框梁肋等部件为主要对象,重点开展钛合金、铝合金、铝锂合金、高强钢等金属结构的制造工艺研究。
(2)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
Ø 先进大涵道比风扇系统宽弦弯掠设计的钛合金/树脂基复合材料风扇和复合材料风扇机;
Ø 单晶/陶瓷基复合材料高压涡轮叶片;
Ø 高负荷、高效率、长寿命涡轮技术,含单晶/陶瓷基复合材料涡轮叶片技术;
Ø 航空发动机关键件再制造技术,含涡轮叶片、涡轮盘等关键件再制造;
Ø 航空发动机先进材料与制造,形成先进材料与制造研发体系,建设钛合金、高温合金、先进复合材料等的绿色制造、精确制造和智能制造的研发与验证体系,推广在航空发动机行业的应用,以满足研制周期和经济可承受性需求;
(3)航天装备制造
Ø 载人航天及在轨维护与服务关键技术;
Ø 近地空间站组合体建造;
Ø 航天器部件在轨3D打印制造;
Ø 人机协同空间设施建造与在轨维护服务等关键技术;
2.3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自从2012年我国的海洋意识觉醒,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是人类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空间资源等海洋资源以及海上运输活动的主要载体和手段。船舶制造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先导性产业。
在《中国制造2025》中,对我国船舶工业发展也做出了许多战略性规划,其中3D打印增材制造可涉足到的关键技术有:
(1)船舶推进装置设计技术
重点实现高效螺旋桨优化设计技术、POD-CRP组合推进装置设计技术、螺旋桨/舵一体化设计技术、螺旋桨/船艉优化匹配设计技术、高效轮缘对转组合推进技术、叠叶双桨对转推进等技术合理集成。
(2)船舶智能设计制造技术
船舶设计建造一体化设计3D技术、高效推进与航行安全性设计技术;船舶智能焊接技术、船舶智能制造一体化平台技术、船舶智能制造装备技术等。
源自《中国增材制造》